佳佳美容網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下睑皮膚、眼輪匝肌、眶隔筋膜及眶隔脂肪均出現退行性改變,皮膚松弛,皺紋增多,眼輪匝肌及眶隔向下松垂、疝出,在下眼睑形成眼袋。根據眼袋形成的不同原因,將眼袋分為四種類型。 (1)單純皮膚松弛型。以單純皮膚松弛、皺紋增多為主要表現,手術後效果不理想;
(2)單純眼輪匝肌肥厚型。主要表現為眼輪匝肌肥厚,在下眼睑形成臃腫,皮膚並不松弛,臨床上多見於年輕人。
(3)眶隔脂肪疝出型。眶隔脂肪並無明顯增多,但眶隔外的組織松弛,張力降低,形成眶隔脂肪疝出。
(4)眶隔脂肪增多型。主要表現為眶隔內脂肪組織增多,同時存在皮膚,眼輪匝肌的松弛,在下眼睑形成明顯的松垂、臃腫,此類病人是手術治療的絕對適應症,術後效果較好。
一、適應症
(1)單純皮膚松弛型、下睑皺紋增多型者。
(2)皮膚松弛兼有眶隔脂肪疝出者。
(3)文下眼線過寬要求修理者。
(4)眼輪匝肌同時松弛的年老者。
二、手術方法
先設計,用龍膽紫液沿睫毛下1mm~2mm畫一條與下睑緣平等的切口標記線,內側一般不超過淚小點;若下睑皮膚很松弛,切口內側可稍向內側延伸,但切口仍需與內眦下緣平行。切口標記線在外眦部向外方延伸,與外眦水平線形成約30°的夾角,其延伸的長度視去皮的多少而定,一般為7mm~10mm,如此處有魚尾紋,可沿魚尾紋方向走行。
值得注意的是,切口線決不能超過外眦角的水平線,否則會出現術後外眦向下牽拉的現象,極影響美觀。術前還應大致估計一下所要切除皮膚的范圍,供術中切除多余皮膚時參考。其方法是用小無齒鑷沿上下方向夾住松弛的皮膚。令患者向正上方看,使下睑不外翻,此時所夾的范圍即為要切除的皮膚。具體手術方法如下。
(1)沿切口標記線切開皮膚。可先沿外側角標線切開皮膚,用細齒鑷夾起,將剪刀伸入切口,在眼輪匝肌淺面進行分離,然後再沿切口標記線剪開皮膚。
(2)從眼輪匝肌淺面仔細分離皮膚,向下直到眶下緣,形成刀形皮瓣。創面出血點可用電凝止血。
(3)在切口下方0.5cm處順眼輪匝肌纖維方向鈍性分離,暴露眶隔,輕壓眼球,迫使眶內容物疝出,暴露壓縮的脂肪袋,然後用鑷子夾住眶隔膜,用剪刀做短直切口並使其分離,暴露眶隔脂肪呈內、中、外三團。 (4)用止血鉗夾住疝出的多余眶隔脂肪,用剪刀剪除。不可用力牽拉眶隔脂肪,否則切除脂肪量過多,易造成眼眶凹陷。
(5)剪除後的眶隔脂肪端面用電凝止血或結扎止血,尤其要注意內側脂肪的止血,因其血供較豐富。
(6)眶隔筋膜及眼輪匝肌可以不做縫合,如需縫合,盡量不要使眼輪匝肌淺面留有線頭,以免出現術後皮下硬結,難以吸收。檢查創面有無出血點,如有出血必須徹底止血。
(7)向外上方牽拉下睑分離後的皮瓣,令患者直視向上看,此時超過切口線的皮膚即為所要切除的皮膚,注意牽拉力量不能大。筆者的經驗是,切除多余皮膚縫合後,令患者直視向上看,出現下眼睑的輕度睑球分離為比較適中,這樣切除不至於出現下睑的不可逆性外翻。 (8)切口用5/0絲線或7/0尼龍線間斷縫合,術後3~5天拆線。
三、注意事項
(1)術後應用敷料覆蓋,為避免傷口滲血與敷料粘連,最好將四環素眼膏塗在敷料上,而不要將眼膏直接塗在傷口上,以免妨礙傷口愈合。
(2)術後用手指壓迫傷口30min,以減輕滲血。也可用冰袋敷蓋在敷料上達到冷凍止血目的。
(3)術後第二天換藥時,如無明顯瘀血可不再蓋敷料,便傷口應避免粘水。
(4)術後因腫脹淤血,可能有暫時的睑球分離或輕度睑外翻,不需處理,任其自然恢復。
(5)術後可口服抗生素3天,並滴眼藥水。
四、並發症
(1)皮下組織瘀血、腫脹。此症常見,一般無需特殊處理,一周左右可自行吸收。為減輕瘀血,有時可采用在眼輪匝肌下分離,而不分離皮膚,但不分離皮膚有時對下睑的細小皮膚皺紋的去除效果欠佳。
(2)局部血腫。多由於手術中止血不徹底造成嚴懲者並發球後血腫,壓拓眼底血管,造成視力障礙及失明。為避免局部血腫的形成,術中操作應仔細,徹底止血,術中麻醉不應加過多的腎上腺素,以免藥效過後出現反跳性的毛細血管滲血。對出現的輕度血腫,術後第四天可以做理療促進吸收;如血腫較大,則需再次手術,清除血腫。
(3)下睑外翻。輕度的下睑外翻,經2~3個月能逐漸恢復。對出現的不可逆性睑外翻,可在3個月後再次手術,向外上方懸吊眼輪匝肌。如為很嚴懲的下睑外翻,可采用下睑外1/3部分楔形切除法,上睑皮瓣轉移、颞側皮瓣以及下睑部植皮等方法來修復。
(4)眶隔脂肪切除不均。如兩側眶隔脂肪切除量不均,可再次手術,將脂肪多的一側再切除部分,以達到兩側基本一致。如切除眶隔脂肪過多,出現下眼睑部凹陷,也可用注射器抽吸腹部皮下脂肪注射於睑部凹陷皮下,或注射到眶隔內。
(5)兩側切口線高低不一致。由於設計時劃線高低不一,或劃線粗細不一,切皮時又未注意兩側完全按設計線進行,導致切口線痕跡兩側不一。必要時可將寬側的切口線上方再去除0.5mm—1mm之皮膚,以便兩側切口線痕跡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