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美容網
臉型好不好看?下颌角肥大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颌角位於面部下外側,構成面部下1/3輪廓的主要框架結構。其位置及形態具有明顯的性別體征,下颌角肥大讓人感覺有男性氣概,故男性以國字型臉為美,而女性以卵圓形面型為美。男性的下颌角過於肥大,形成梯形臉,影響美觀;女性的下颌角過於肥大,則形成方形臉或梯形臉,讓人感覺不溫柔,缺乏女性魅力。那如何瘦臉,塑造完美臉型呢?
隨著人們對自身審美要求的提高,要求矯治下 颌角肥大的患者越來越多,故下颌角肥大矯正術也成為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方式。平常我們熟悉的面部美容手術,如重睑術、隆鼻術、酒窩成形術、除皺術等,這些手術都只能使面部局部改觀,要想根本改變容貌唯有采用颌古骨整形手術。這種手術根據對颌骨進行部分或全部移動,重建和諧颌骨、牙齒及其周圍組織比例關系,從而塑造容貌美!
颌骨整形手術要求是十分嚴格、精確的。對手術方式,截骨部位,骨段移動的方位和距離,咬合關系的確定等需要做一系列的預測分析及模擬手術才能確保手術成功。在手術前要先拍頭顱側位定位X線片,在該X線片上測量頭顱、颌骨結構,牙颌關系及面部軟組織情況,預測手術中需要移動的頰骨部位,移動距離和方向,以及預測手術後面型改變。而且還可以根據患者具體要求做出相應的修改。手術采用口腔內切口,避免面部遺留疤痕。
下颌角肥大形成的原因下颌角肥大一般以雙側為多,單側的也不少見。下颌角肥大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往往與青少年身體發育期過多吃零食,嚼口香糖有關,也可能由於夜間磨牙引起。這些都使提颌肌群(咬肌、翼內肌等)過度鍛煉,刺激下颌角區的肌肉和骨骼發育,最終外觀呈現“方臉畸形”。
所以可認為,下颌角肥大的成因有三個:
1 下颌角部的骨性肥大
2 咬肌的過度發育凸出於兩側腮部。具體到每個患者,兩部分病因所引起的影響可能不一樣,骨性為主或肌性為主都有可能。但從臨床經驗上看,兩者往往同時伴發。
3 也有一部分患者是由於遺傳引起,追溯到其父母或親屬往往也有下颌角肥大。
1986年,南斯拉夫學者Roncevic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提出了遺傳因素造成下颌角肥大或良性咬肌肥大理論。他不同意“工作性肥大”的理論。認為在下颌角肥大 或良性咬颌關系紊亂者,但不能認為咬颌關系紊亂就是下颌角肥大或良性咬肌肥大誘因。紊亂可能是原發性的,也可能是繼發性的,因為眾多的咬颌關系紊亂是患者並沒有發生下颌角肥大或良性咬肌肥大。另外,對下颌角肥大或良性咬肌肥大患者手術切除的標本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都是正常橫紋肌,並沒有發現肌纖維肥大。
基於上述原因,Roncevic認為,良性咬肌肥大很可能是一種先天性、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由於下颌角肥大而引起的肌肉“畸形”,而對大部分“方形臉”或下颌角區域的增大變厚診斷為下颌角肥大更為合理。這一理論普遍被東方學者所接受。
對下颌角肥大合並嚼肌肥大的患者,以前多在下颌角手術的同時切除部分嚼肌。手術後常常出現不對稱,硬結等並發症。采用下颌角一次性弧形截骨術,截取下颌角後,半年內肥大的嚼肌可自行萎縮,不需處理.術後半年咬肌不再有變化。 我們認為無需切除咬肌即可達到縮小咬肌目的。下颌角截骨術後咬肌形態及功能變化;在術後半年咬肌平均厚度變薄,術後半年趨於穩定,咬肌平均厚度無變化。本組病例3-6月隨訪肌肉柔軟,避免了不對稱、硬結等並發症發生。
有學者認為口內下颌角暴露不清楚而不易准確截骨可行微小切口行下颌角肥大矯正術。但是采用口內入路下颌角一次性弧形截骨術沒有口外瘢痕,患者易接受。並且從口內入路不容易傷及面神經下颌緣支。Adams首先報道通過口外切口切除肥大的下颌角及咬肌。Converse就介紹了完全通過口內切口的手術方法。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口外徑路的手術在60年代中期均已被淘汰,隨後在相當多的發展中國家也不再采用,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由於口內手術區域狹小,解剖關系復雜,位置深,顯露困難,對術者要求高,否則易出現嚴重並發症。
既往大多數截骨方法均為下颌角的直線形切除,常常遺留下颌骨下沿角性突起,即 "第二下颌角"。我們采用下颌角一次性弧形截骨術了克服這一缺點並獲得一自然弧度的下颌角外形,不僅簡化了手術操作且更適用於亞洲人,特別是國人對下颌角部形態的審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