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美容網
一個人的面部僅占體表總面積的3%左右,卻是最重要的形象標記,面部長相對自身和他人都有著很重要的心理影響。
一位整形老顧客的心路歷程
王女士是杭州華山醫療美容醫院的老顧客,今年47歲的她看起來頂多也就37歲左右,身材高挑有型,皮膚白皙紅潤。王女士說起自己的保養秘訣也很實在:我是這裡的常客,秘訣當然也在這裡。
回憶起第一次做整形手術的情景,王女士說那是在2005年,做的是去眼袋手術。“其實我向來都很注重保養,但年紀大了,眼部的松弛漸漸無法通過護膚品來彌補,有了很明顯的眼袋。那時做整形的人沒有現在這麼多,手術時我心裡很忐忑。”王女士說。不過做完之後,王女士身邊的朋友都誇她年輕不少,她自我感覺也不錯。
隨後的幾年,王女士又陸續做了注射美容、皮膚美容、牙齒美容等多個項目。“現在我完全想通了,整形其實跟化妝是同一個道理,只不過一個是短效的,一個是永久的。”王女士說,“以現在的整形技術,風險已經很低了,投入也不算很大,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更漂亮,身心更愉悅。”
三種整形心態要不得
醫療美容又稱為“醫學-心理學綜合醫術”。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分會常委、杭州華山醫療美容醫院院長程健教授說,渴望通過手術獲得姣好面容或完美身材,在多年前是不切實際的願望,如今卻成了一種普遍的美容消費形式,實際上這是人們一種補償心理的表現,希望通過改善自身缺陷的美容手術來增強自信。
“既然是消費,求美者就應對手術有客觀合理的心理需求,如手術動機明確,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了解術後效果,術前術後的注意事項及本人需要配合醫師做哪些准備等,這都是整形美容中的理性消費心理。”程院長說。
但是,有三類人的不良整形心態需要注意:一是將美容手術看得過於簡單,在不了解美容手術過程和自身美容消費目標的情況下盲目消費;二是對手術的期望值過高,認為整形是萬能的,期待通過手術蛻變為“白天鵝”,或一味要求照搬某位明星形象;三是一些求美者屬於依賴型消費,希望以整形手術獲取某份職業或來維系家庭、婚姻生活,這些都會將美容消費推向負面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