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美容網
日前,廣電總局官方網站頒發了《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提出要整頓虛假違法健康資訊廣告。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要嚴格審驗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健康資訊廣告的資質、證明等法定材料。要規范健康資訊廣告形式,不得以健康資訊專題節目形式變相發布廣告。健康資訊專題節目應當側重介紹疾病預防、控制和治療等科學知識,不得含有宣傳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廣告內容,不得以患者和醫生、藥師、專家等名義作證明。
“限廣令”的頒布間接說明健康資訊廣告泛濫,尤其現今愛美需求不斷壯大,整形機構如雨後春筍不斷發展,各種整形美容宣傳廣告更是鋪天蓋地,面對眾多的廣告誘導,求美者該怎麼辨別醫療整形美容廣告的真假呢?
近年來,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有的醫療美容機構擅自擴大診療范圍,濫用衛生材料及器材,發表使用絕對化用語的違法醫療廣告,如在廣告語中使用“率先”、“之最”、“頂級”、“美容第一刀”、“吸脂之王”、“鼻祖”、“前沿”、“絕活”等用語,誇大治療效果,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更有甚者,有的美容院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批,非法行醫,發布虛假廣告,在美容院這些非醫療機構開展重睑、隆鼻、磨削、吸脂等醫療美容手術。“不開刀,不打針,一次就瘦20斤!你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嗎?沒關系,保證一次見效,讓您昂首挺胸做女人!”等充滿無限誘惑的美容廣告到處可見。這些虛假廣告,誤導了就醫者,混淆了醫療質量標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時有發生,美容不成致毀容的案例已屢見不鮮。有數字顯示,我國醫療美容興起的10年間已有20萬張臉毀於整形。
醫療糾紛頻發究其原因,是行業不規范造成的,一些機構的誇大廣告宣傳是罪魁禍首。
如何鑒別醫療美容機構的真實性
根據國家衛生部頒發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醫療美容項目必須在醫療行業主管部門認可的醫療機構內進行。所謂醫療美容項目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
案例一:2004年5月25日,某報C15版,“某美容院”開展光子脫毛,並告知消費者可永久脫毛。
分析:光子脫毛是醫療美容項目,該“美容院”不是醫療機構,而是從事生活美容的美容院,依法不允許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因此求美者不要到這些美容院接受屬於醫療美容的光子治療項目。
案例二:2004年5月25日,某報現代生活版,“某美容美體中心”開展疤痕的治療。
分析:疤痕的治療完全是一種醫療項目,“美容美體中心”一般不是醫療機構。依法設立的醫療美容機構,最小的稱“診所”,次之叫“門診部”,較大的稱“醫院”,國家綜合性醫院內設醫療機構稱之為“科”或“中心”。在我省有四、五十年歷史的國家醫院裡,醫療美容科室的規模和技術力量比較雄厚,這些科室不但是醫療機構,也是教學和科研的基地。
如何鑒別醫療美容機構從業人員的真實性
醫療衛生行業主管部門規定只有取得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的人員才允許開展醫療美容項目。一般醫療美容行業的主診醫師主要來自醫院的五個專科,包括整形外科、皮膚科、口腔科、中醫科和眼科。
這些專科的醫師只有分別獲得了美容外科、美容皮膚科、美容中醫科、美容牙科和美容眼科主診醫師資格的方可開展相關專業的美容項目,而從事皮膚美容的主診醫師不允許開展美容外科的項目,其他專業也一樣。在這一方面,醫療美容廣告的虛假性主要表現在,廣告中介紹的醫生不具主診醫師的資格,所謂技術職稱和學術任職純屬虛假。
在醫療美容廣告中,對醫療美容技術項目的虛假宣傳是最多的,這主要表現在沒有科學根據地誇大某種美容技術項目的實際效果,甚至根本沒有任何效果,也給予大肆宣傳。美容手術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外科技術,而一些醫療機構在廣告中卻把這些技術描繪得平淡輕松,一點風險也沒有,無須必要的技術准備。
使求美者治療前後缺乏充分的應對心理,誤導了求美者,增加了醫療糾紛。很多的整形美容手術如墊鼻梁、隆乳等是需要通過人工材料的充填來達到美容的目的,對於永久性的人工填充材料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SFDA)有嚴格的醫用材料的准入標准。由於求美者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往往會被一些虛假廣告蒙騙,自行或被他人使用了不符合國家標准的沒有正式批號的人工材料。
在一些醫療美容廣告中,一些醫療機構往往會宣傳其所開展的項目是最新的技術,對此每一個求美者要多思慎選,不要把新技術與好技術、成熟技術畫上等號,並不是所有的新技術都已是成熟的好技術。
比如注射生物人工材料的整形美容手術,在前幾年比較流行的注射方法隆鼻梁,廣告宣傳很動聽,最後出現了很多問題,注射後鼻子長期流膿流黃水,求美者痛苦不堪,而目前對這樣的技術仍有廣告大肆宣傳,求美者自己一定要有鑒別能力,以免留下後患,美容不成反毀容。
點評:虛假整形廣告實際上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試圖利用消費者對信息“消化不良”的特點來獲取短期的利益。而在一些利用“概念”行騙的高發領域,如教醫療保健、整形美容等,行騙者大多是利用人們的“心病”,抓住人們在迫切希望解決問題時,往往容易上當的特點,通過虛假廣告進行欺詐。求美者自己一定要有鑒別能力,慎防落入虛假廣告陷阱中,釀成毀容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