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美容網 >> 百科訊息 >> 整形常識 >> 關於整形常識 >> 變臉,沒那麼容易

變臉,沒那麼容易

  “整容手術的最高境界:你知,我知,而且他人不知。”

  當電影《整容日記》開頭,整形醫院的護士說出這句話時,22歲的文貝(化名)不自覺地攥緊了拳頭。此時是2014年4月,離她大學畢業還有兩個月,距離將在另一座城市開始的研究生生活,還有5個月時間。對這個打小因長相平平而默默無聞的女孩來說,用這個夏天長達90天的時間來一次“改頭換面”,是一場蓄謀了整個大學生活的冒險,“也許真會帶來不一樣的生活”。

  渴望:每天活得更精彩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自己,“普通”是文貝的第一選擇。她這樣向記者描述曾經的形象:身高不到1.6米,體重卻有60公斤,方臉,單眼皮,鼻梁不算塌,但絕對不高。雖然這番相貌不會如《整容日記》中女主角郭晶“車禍現場”般慘烈,可身處人堆裡,一定不是讓別人印象深刻的那個。

  因為外貌,文貝從小就自卑:她不是老師關注的重點,也沒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和愛,更讓她沮喪的是—從來沒有男生喜歡過她。當校園的愛情故事輪番在身邊上演,她卻永遠是旁觀者。“都知道以貌取人不好,可誰不喜歡漂亮好看的呢?”文貝說,大二那年,當暗戀的學長第4次詢問她的名字時,她開始有整容的沖動。那時起,她開始留意一切關於整形的信息,並努力從不多的生活費裡擠出“美容經費”。

  畢業典禮的第2天,她獨自一人來到比較無數次後勝出的一家醫療美容醫院咨詢。“進去時覺得挺不好意思,可聽了她們的介紹,覺得自己做了一個英明的決定。”文貝告訴記者,接待她的咨詢師現身說法,用自己的整形經歷給出建議。一番權衡之後,她選擇開雙眼皮、注射隆鼻、注射瘦臉、激光嫩膚和腿部抽脂等5個項目,前後花費3萬余元。

  科技,似乎真的帶來“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不到一個月的休整消腫後,文貝發現,原本那個平凡的女孩不見了,鏡子裡的自己,身材勻稱了不少,整張臉特別神采奕奕。

  9月,重新走進校園的文貝,第一次發現自己有了驕傲的資本,“報到那天,好幾個男生搶著替我拿行李。”而原本一到公眾場合就習慣性縮進角落的性格,似乎也徹底改變:她第一次報名參加學生會的競選,第一次主動幫助老師主持班會,說話時嗓門大了,臉上微笑也多了。按電影裡的對白來說,“整容後相貌氣質全變了,對自己的認識程度也不一樣了”。

  當然,整形也帶來煩惱。文貝坦言,盡管現代社會越來越接受整形這一新事物,可她依舊沒勇氣承認自己的外貌“做過手腳”,自己的過去更是一個“雷區”。有一次在街頭偶遇中學舊友,對方拉住她連連驚歎“你變漂亮了”,她恨不得立馬轉身,“我告訴她,主要是減肥了。要是被發現我整形,肯定會成為朋友圈裡的大八卦!”

  現象:外貌投資受追捧

  文貝並不孤獨。而今,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整形醫院,為自己的外貌“投資”。省人民醫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吳溯帆作了一番統計:每月至少有1000人,在該中心接受各類整形手術。

  “最初時,整形外科以‘雪中送炭’式修復為主要目標。醫治先天性畸形和後天性創傷,是整形醫生最主要的工作。”吳溯帆告訴記者,整形手術的第一次大規模發展是在二戰時期。不過如今,隨著美容需求的增加,“錦上添花”已成為他們的主要工作。在吳溯帆經手的患者中,80%是出於美容需求,這其中,又有約80%是進行不動刀的“手術”,也就是目前流行的“微整形”。

  “父母的遺傳基因無法改變,容貌卻可以請整形醫生重新雕琢。”但凡接受整形的人,對這句話都深信不疑,而且他們的觀念正影響越來越多的身邊人。杭州整形醫院院長譚曉燕從業20多年,目睹整形從“整一代”延續到“整二代”。她說,家長對孩子整形的態度,從反對到理解,再到鼓勵。如今,有父母甚至逼孩子來做整形,無非是想借此給孩子今後的人生“加分”。

  “差不多從高考結束後的兩周開始,會出現學生‘整形潮’。”杭州市一醫院醫療美容科副主任李金晟說,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暑期的整形門診與住院病人中,約有1/3是學生。杭州整形醫院的統計數據則更為“誇張”:今年前半個暑期,該院共接待2000多人整形,其中90%是學生,男女比例為1∶9;有80%是准大學生,包括剛參加完高考和准備出國留學的學生。

  年輕人想要更美麗,中老年人則希望留住青春。從整形項目來看,學生們“動”得最多的是眼睛,如割雙眼皮、開內眼角等,約占學生整形手術總數的一半,其次是隆鼻、點痣、隆胸等;而在消除眼袋、提拉皮膚等與歲月“作戰”的項目上,年長者更捨得花錢。

首頁 五官整形 整形常識 微整形手術 美容外科 美容外科問答 眼睑整形專科問答 疤痕修復問答

Copyright © 佳佳美容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