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美容網
圍繞眼球周圍的組織統稱為眶周結構,位於面中部。隨著年齡的增長,眶周會較早地出現各種老齡化改變,這是面部注射填充的常見部位。眶周注射的主要目的是使面部年輕化,通過對眶周一些凹陷及溝槽部位組織量的補充來達到眶周輪廓年輕化的作用。
眶周的解剖結構比較復雜,含有由7塊顱颌面骨組成的骨性眼眶、菲薄皮膚參與構成上下眼睑、重要的功能器官眼球、豐富的動靜脈血管網絡、精確微妙的美學特征等,對其進行注射時難度較大。近年來,隨著注射材料和注射例數的增多,眶周注射的不良反應及並發症的發生屢有報道,尤其是由血管栓塞引起的失明,大多來自於眶周的注射,需要引起臨床醫師的充分重視。
1、眶周注射的常見部位
1.1眉弓突顯眉弓突顯糾的注射填充,主要是增高眉外側的高度、改善眉尾下垂、提高面部輪廓的立體感。注射部位在眉外1/3的深面,注射深度為真皮深層、組織疏松層、骨膜淺層。
1.2上下睑凹陷上下睑凹陷的注射部位位於眼球和上下眶緣之間;注射深度為眼輪匝肌深面、骨膜淺層、眶隔附近。
1.3淚槽溝沿淚槽溝注射填充,其注射深度為眼輪匝肌的深面、骨膜淺層。
1.4眶顴區在眶顴區倒三角形的位置行組織填充,注射深度為眼輪匝肌深面、骨膜淺層。
1.5其他除上述4個常見注射部位外,鼻根部、眉間部、颞部也位於眼眶周圍,注射時也會影響到眶周組織。
2、眶周注射的並發症及防治
2.1注射反應表現為注射部位的針眼滲血、偶有淤斑、皮膚發紅、輕度腫脹、注射處疼痛等,均屬於注射後的正常反應。對於眶周來說,由於血供豐富,皮膚菲薄,更容易出現滲血和淤斑。因大多數患者注射填充劑後的反應較輕,所以注射後冷敷即可減輕不適感,無需用藥物處理,數日內即可自然消退。在注射時,使用較細的針頭或鈍針頭可減輕注射反應的程度。
對於有出血傾向或使用抗凝藥物的患者,需要停藥數日後注射,如果在注射時發現針眼易出血,且出現較明顯或較大的淤斑,需要在注射後延長壓迫時間,避免淤斑擴大。
2.2丁達爾現象即在填充注射部位出現了淡藍色的印記或隆起,其原因是在皮膚菲薄的部位注射了較多的皮膚填充劑,且層次偏淺,在光線的照射下,原本透明的注射材料會呈現出淡藍色的變化。因為此處皮膚菲薄,容易過量注射。所以,在眶周注射時比較容易出現丁達爾現象(tyndalleffect),尤其在下睑和淚溝部位。
對已經出現的丁達爾現象,可以使用酶降解(針對透明質酸類制劑)或待其自然消退(針對可降解注射材料);對於不可降解類的材料,只能通過針刺排除或手術取出等方法進行處理。
2.3結節與隆起由填充劑注射量過多引起,可以是注射的總量過多,更多情況下是由於局部尤其是淺層組織內注射過多,導致皮膚表面出現隆起或組織內部出現結節。對於眶周注射而言,結節與隆起較易發生,原因是皮膚菲薄、眼球轉動、組織輪廓精細。例如,在上下睑凹陷的部位,如果注射材料位於皮下層,則隨著眼球的運動,在某些角度會出現皮下的隆起。
如在魚尾紋的部位做皮內注射,極容易產生條索狀的隆起。對於結節和隆起的防治,首先要遵循“寧少勿多,寧深勿淺”的原則。在注射過程中,注意平鋪注射和隨時按摩平整。對於淺層部位的注射,應該使用多點及微量注射方法。
如果在注射當時即發現注射過多應立即按摩,使填充劑均勻分布。對於按摩無效者,可以嘗試熱敷、射頻等物理療法,在熱作用下,會促使填充材料的彌散和降解。終極手段是通過外科(抽吸、摘除、磨削等)方法去除,如果是由透明質酸引起,可采用注射透明質酸酶降解。
2.4填充劑的遷移注射在組織內的填充劑,有時會出現移動,填充劑的遷移主要源自兩方面:一是重力作用;二是人體活動的作用。對於眶周來說,主要是前者,尤其是在做眶顴區的注射時,注射劑量較大,如果注射在疏松的組織層次,可能會發生注射物下移的現象。
在注射時,應該盡量分層、多點、少量注射,避免在疏松層大量注射,以減少注射物的活動度。避免將小顆粒的填充物做深部注射,容易產生移動。一旦出現了注射材料的遷移,解決方法與填充劑注射過多相同,如透明質酸類制劑可以使用溶解酶,其他材料可以待其自然消退。而永久填充劑注射後的移位處理則比較困難,有時只能通過外科手段行部分填充劑取出。
2.5誤傷角膜誤傷角膜是眶周注射所特有的一個並發症,雖然極其罕見,但還是需要注意避免。在操作時應囑患者始終閉眼,保護角膜;非注射手按壓在患者的額頭,防止患者突然抬頭。操作者手持銳針注射時,更需要時刻警醒手的動作和針尖的方向,同時注意防止圍觀者的碰撞。
2.6血管栓塞血管栓塞是皮膚填充劑注射的嚴重並發症,常見的栓塞部位是面部的淺層血管,也可發生於眼動脈或視網膜中央動脈,偶有報道顱內動脈栓塞的發生。這種情況如果處理不及時,會造成組織壞死、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累及視網膜血管栓塞的並發症多由於眶周注射所致,故需特別關注。若血管栓塞一旦發生,處理起來非常棘手且效果有限,所以應將重點放在預防上,以最大的謹慎度防止其發生。
2.7其他眶周微創注射除了上述需要警惕的不良反應和並發症外,還有可能發生感染、過敏反應、炎性肉芽腫等並發症。一旦發生,需要對症處理,如抗感染、局部激素注射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