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美容網
隨著整形手術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換臉術在近年受到廣泛重視,它是一種對人臉進行置換的器官移植手術,初級是局部換臉,高級是換全臉。這類手術一般針對因意外事故而面部損毀的人,使參加手術的受者大變臉,重歸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盡管它的本意在於提供幫助,但前途不明,對人類而言是個巨大挑戰。
手術僅歷時18小時未來這項技術將在軍事醫學中普遍使用
據俄羅斯電視台第五頻道11月27日報道,俄國宣布國內首例換臉手術成功,士兵尼古拉在接受換臉手術半年後狀況良好。面對鏡頭,他說:“感謝這次手術,讓我能像正常人一樣逛街了,也能和其他人聊天了,總之,我感覺很好。”
尼古拉曾是俄羅斯導彈部隊的一名戰士,2012年他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不幸遭遇意外電擊,雖保住了性命,但面部卻幾乎全被燒毀。此後他無法再像正常人那樣出門,度過了無數個隔絕外界的孤單日子。為了讓尼古拉重新融入社會,主治醫生決定為他“換臉”!
這項“換臉”手術首先要選擇一個在血型等方面能夠與尼古拉匹配的遺體捐獻者,當然捐獻者在膚色、膚質、臉形、面部肌肉上也與尼古拉相似。然後將捐獻者的整個面部器官,包括皮膚、肌肉、軟骨等全部取下,同時剝離尼古拉受傷的“舊臉”,再將“新臉”全部移植到尼古拉身上。
2015年5月尼古拉的“換臉”手術在俄羅斯基洛夫軍事醫院進行,整個手術最關鍵的是“臉部再造”,醫生需要將尼古拉面部受損的血管及神經與捐獻者面部精確接合,從而保證縫合後的“新臉”能夠保持正常形態,不至於出現表情呆板的狀況。正常來說,“換臉”手術需要至少24小時,但尼古拉的手術僅歷時18小時。
整個手術動用了包括俄羅斯衛生部在內的數百名醫學工作者,手術復雜但所幸成功讓尼古拉改頭換面,重獲新生。俄羅斯衛生部說,這是俄羅斯實施的首例臉部移植手術,未來這項技術將在軍事醫學中普遍使用,幫助那些為保衛國家利益卻不幸遭遇意外的無名英雄重歸正常生活,享受“常人待遇”!
美國“最大規模換臉”手術讓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俄國士兵尼古拉接受手術的重點在於更換“T字區”部位的組織,而美國近期完成的一項換臉手術則是“更換全臉”,徹底賦予受者一個全新面孔!
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紐約大學整容醫生羅裡奎茲在三個月前成功為美國密西西比州41歲的志願消防隊員哈迪森實施換臉手術,術後哈迪森復原良好,並能出面接受采訪。
哈迪森本是密西西比州塞納托比亞的志願消防隊員,在2011年執勤時被大火嚴重燒傷,此後醫生將他大腿上的肉移植到臉上,但五官再難恢復,外貌駭人。當旁人因哈迪森的面孔而驚恐尖叫時,他便感到生不如死。此外,多年來哈迪森長期依賴止痛藥,先後接受七十多次手術,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早已破滅,“換臉”已成為他走出人生低谷的唯一選擇。
2015年合適的臉部捐贈者終於出現,26歲的單車技工羅得鮑在今年8月發生車禍意外導致腦死亡,兩天後羅裡奎茲醫生決定馬上進行手術。他首先從羅得鮑的顱骨上移走1.25厘米厚的頭皮,從腦後開始切割,直到耳鼻。手術僅切離組織,捐獻者的神經、肌肉、頸動脈及內頸靜脈被保留。同時,在剝離哈迪森的“舊面”時,他的頸靜脈較大,以致大量失血。所幸手術團隊強大,在100多人的外科醫生、護士和技術支援人員的努力下,手術化險為夷,歷時26小時後成功。
哈迪森目前正在康復之中,臉部疼痛無法消除,只能靠意志忍耐,此外余生還需持續服用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劑保證身體適應新器官。羅裡奎茲醫生認為術後身體出現免疫排斥只是時間問題,據估計,全球3至5名接受臉部移植的病人在出現免疫排斥反應後死亡。“換臉”手術風險極大,但受者卻甘之如饴,可見在某些層面上,身體的疼痛與壽命的縮減比不上社會生活質量的提高。
最早的中國“換臉術”,《太平廣記》已有記載
亞洲首例的“換臉”手術於2006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進行。那比這些手術還早的“換臉”手術存在嗎?
其實早在17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換臉術”就已被世人所知。據《太平廣記》記載,東晉安帝時期的譜牒學大家賈弼之就曾被“換臉”!在晉安帝義熙年間,賈弼之在琅琊府當參軍,某夜夢見一相貌丑惡之人,要求與自己換臉,但賈弼之回答說:“各人各有自己的頭臉,怎能更換?簡直豈有此理”!翌日,又做了同樣的夢,賈弼之心中厭惡,為擺脫此人便在夢中答應換臉。不幸的是天亮後,家中眾人皆驚,原來賈弼之的臉,真的被換掉,從此以後盡管他才學依舊,可只有半邊臉會笑。
這個故事不論真假都體現出中國古人對“換臉”一事早有關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刷臉”時代,韓國整容手術的流行,正體現出人們對美麗的索求永無止境。“換臉”手術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完全基於它的宗旨鎖定在幫助受傷害的個人重歸正常社會生活。倘若脫離這一宗旨,科學技術的兩面性,將不能保證“換臉”手術不會被不法分子使用。此外,即使目的正當,“換臉”手術也將比其他器官移植手術面臨更大倫理道德爭議,死者的臉,是否應重新出現在社會中等此類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討論。